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是真有困難?還是只是愛現?

 

IMG_1200IMG_1201

這是我近兩年使用的裝備袋,好市多以1500價格購入。


這袋子由硬殼的底層與旅行袋的上層所組成。

硬殼底層可以交錯放入兩把10寸管長度的AR兩把,主袋則可以放入包括頭盔、腰封、PC背心、8支AR彈匣、一把手槍+硬式槍套、兩罐瓦斯、4種重量的BB彈與3~4個填彈器、護目鏡、手套、護膝與PRC-152及COMTAC3耳機等全部裝備。

這個袋子有拉桿與拖輪,除了騎機車可能很難放前踏板外,捷運族應該可以很輕鬆地利用它攜帶所有物品。

就連TWA重演活動時,我的全套RANGER裝備也都是用這個袋子搞定所有東西的。

寫到這裡幾乎快要成為工商服務專文了。

 

不過,事情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除了這個產品,其他還有許多可以輕鬆攜帶裝備的裝備袋產品。

 

就算是不使用這樣的袋子、就算是沒有大眾運輸工具可搭,也還有其他至少10種以上可以不讓宅氣裝備外露的攜帶方式。

 

因此,絕對沒有那種"因為我要搭捷運所以不得不把所有裝備穿上身"的這種荒謬理由。

 

喜歡這樣說的,幾乎都有著身上裝備單品不超過4位數且對裝備毫無SENSE只喜歡把一大堆在廉價生存用品店購入的各種空想裝備一股腦穿到身上卻覺得異常帥氣的共通點。

 

得了吧。

 

你們只是想要炫耀你們那些貧弱廉價到極點的裝備好在一般大眾面前顯露出你們的獨特。

 

如果你老實承認這一點,那我還多少看得起你一點。

 

就一點點。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VFC MP7A1 NAVY 開箱

IMG_1044

部落格已經一個多月沒有更新了,放到幾乎都長蜘蛛網了…。
3、4月幾乎沒有進行什麼活動,就連4月中極光辦理的TS課程,也因為安排了婚紗外拍的行程而錯過。
不僅公事諸多不順,私事也乏善可陳。整個4月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悶』字形容。

這個悶到底的心情,最終只能靠血拼來抒發了。

恰巧這時候,等待已久的V家MP7A1終於推出了海軍版,這下總算有了個好的發洩出口。

MP7A1的GBB版,早在多年前就有KWA推出,其穩定可靠的性能,一度成為北部GBB場的菜場槍。這次的MP7,則有VFC與另一家名叫新潮流實則大家都知道是我們牌的東西以小米7的名義推出。

相對於尺寸明顯縮小到幾乎可用BOY版稱呼的KWA版,這次兩家推出的MP7與小米7都不約而同強調為真槍1:1採寸。事實上新潮流的小米7早在V社很久之前就發表過原採寸的資訊,但是幾乎等了一年之後,卻是以WE名義推出了外型噁心到極點的SMG-8;而一向以性能著稱的WE社,在SMG-8的表現卻差強人意,沒有以往的水準。在性能與外型都不符期待的情況下,SMG-8交出的成績自然不太好看。

就在去年年底,V社終於發表了MP7A1的GBB,擁有H&K原廠授權的V家,在外觀與採寸上自然擁有不敗優勢;而新潮流的小米7則明顯刻意將倣真外觀版的小米7排到幾乎差不多的時間點發售,加上一向優異的原廠性能,較勁的意圖明顯。這麼明顯的對幹,雙方產品自然就成為比較的焦點。

小弟雖然一向是WE產品的使用者,不過對於這次的MP7之戰,最終還是選擇了VFC。

但是,對於VFC的GBB,小弟有著揮之不去的陰影。

當初小弟買的第一把GBB,就是V家初期的AR槍系:MK18 Mod.1。這把不僅有DD原廠授權的MK18 RAS2魚骨,各項配備都十分精美,看起來是個非常有價值的產品。只是V家的AR系GBB,在設計上即有顯而易見的缺陷。不僅性能虛弱、體質嬌貴,後勤補給更是令人無言。雖然有耳聞將要有改良的內構與彈匣,但是這傳聞只聞樓梯響,卻遲遲不見改良方案問世,直到今日。之後推出的MP5系列,其災情更是只能以慘烈形容。V家GBB的萬年掛牆槍之名也不脛而走。

因此,這次再度面臨購買V家的GBB時,心裡面還是非常的不安。

這次比較了V家的MP7A1與新潮流的小米7之後,外觀上不用說是V家大勝。不過小米7的塑料部份感覺卻是比V家來得強韌點。外觀上雖有諸多小細節有所出入,不過影響都不大。主要在實際射擊性能上,目前為止小米7並未有什麼太好的評價;反而是V家,一掃自AR、MP5、UMP以來的頹弱印象,在許多玩家之間博得許多好評。也因此,終於決定等海軍版上市就來正式購入。

廢話不多說,開箱開始~

一如V家一系列H&K槍系產品傳統的黑紅配色外盒,質感宣告著這就是V家的產品。
IMG_1030

打開盒蓋,內容物就是槍本體、彈匣與說明書。以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IMG_1032
IMG_1033

印刷精美,內含兩種語文的說明書。可惜沒有中文,也沒有爆炸圖。
IMG_1034

正式亮相。上了彈匣,完美的長/高比例。
IMG_1035

海軍版的最大特徵,就是取消了折疊前握把,改以下魚骨取代。
IMG_1036

將魚骨模組拆下…
IMG_1037

可見到原有握把被切除的痕跡。(已修正)
IMG_1038

手邊剩餘的配件有限,臨時找來給電槍AR用的M2紅點,以及手槍用的X300裝上。前握把使用NSW隊員愛用的MOE RVG握把。此握把手感堪稱一流。槍背帶也是復刻NSW的公發款式(型號忘了,還請知道的同好指教)。
IMG_1040
IMG_1041

將彈匣灌上瓦斯,實際射擊後,強大的後座力與優異的射速,確實提供了很痛快的射擊樂趣。

但是,玩具槍是要用來打的。就算外觀再美,若禁不起打,那就只是昂貴的掛牆槍。

VFC能否真正洗清萬年掛牆槍的污名,就看實際帶出去的表現了。


第二天剛好有機會出去活動,就趁這機會把她帶出去試試看性能了。
IMG_1046
為了配合這把新玩具,也穿了AOR1出來。

當天實際試了4種重量的BB彈:
1. 0.25G(BLS,白色)
2. 0.32G(BLS,白色環保彈)
3. 0.36G(BLS,綠色)
4. 0.40G(LB,黃色)
IMG_1045
依序從最輕的0.25G試,不意外的出現彈道亂飄情形。而且也發生了射擊一兩發後,會在槍膛卡2顆彈導致無法射擊的問題。
接著使用0.32G,也是同樣彈道亂飄、槍膛卡彈。
到了0.36G,才總算沒有再發生卡彈問題,彈道也比較平穩一些,但是依然不是很理想。
……雖然是這麼說,不過實際射程與彈道表現,大約30M左右為有效射程,過了30M到40M時就開始出現明顯的飄移。
最終使用0.40G的黃色加重彈,才總算讓40M的距離有了比較像樣的射程。不過此槍槍型槍管短,射程不長也算合理,也就沒什麼好多抱怨了。不過相信經過一番改裝,應該可以讓它足以與一般GBB相抗衡。起碼也不要輸早三年起跑的KWA太多才是。

除了彈道表現之外,最令人在意的還是彈匣的氣化性能。

VFC MP7A1的彈匣,若將BB彈裝滿可以達到40發。比照真槍的高裝彈數雖然很不錯,不過以當天實際的射擊狀況來說,要想將這40發順利都射擊完是有困難的。這把槍的彈匣,要將氣灌滿大約需要7~8秒,比一般AR彈匣平均4秒左右的灌氣時間足足多了快一倍;而實際射擊時,前半匣約20發,是可以很痛快的享受強大後座力的。但是到了後半匣,射擊時的氣化效能就明顯減少到一半;再射擊約10發不到,效能又再往下降一半。最後往往是無法將一匣完整打完的。
這個問題,友人提供的意見是:由於V家在此槍的飛機上採取加大出氣的設計,卻在加大的同時未顧及讓彈匣內的液體是否跟上氣化,才會造成這種現象。也因此,將出氣有效控制的改裝飛機與改裝氣閥,可能會是這把槍必須更換的零件。根據目前為止在網路上的影片與討論,更換AGM的氣閥應該能大幅改善此槍的彈匣續航力。
另一個問題點,此槍的槍機在新槍的狀態下,拉柄非常的緊,必須很用力操作才能拉動上膛,槍機作動不甚順暢;而飛機座彈簧也有跟WE原廠一樣過軟的毛病,飛機回膛時過慢,導致上彈不順。據說只要充分的給予磨合,就能改善槍機作動的順暢度。
至於V家GBB的另一大隱憂:耐用性,目前尚無明顯災情傳出,看來應該是還OK。
IMG_1053

整體來說,除了V家強項的外觀之外,性能上還算可以接受。
彈匣效能與槍機問題,在當前有AGM氣閥可以更換的情況下應該足以解決。
看來這一陣子要花點心思來好好整頓這把槍了。

只是,V家還是該好好想想,為何他廠GBB可以原廠就順利使用、V家卻仍得靠後天改套才能發揮基本性能的深刻問題吧。

IMG_1054